的哥潘宏克是位愛學習的熱心腸,不但是“雷鋒車隊志愿隊”的核心成員,還連續(xù)10年加盟高考愛心車,服務高考考生;土生土長的圍里人陳峻希,在圍里社區(qū)任職9年來,社區(qū)的文化活動日益豐富,人文環(huán)境越來越好。
居委會主任顏翔所在的官任社區(qū),有1136名境外人士。所以她抓緊時間充電,希望能練好英語口語,更好地服務中外居民……
不久前,我市召開全市精神文明建設表彰暨新一輪全國文明城市創(chuàng)建動員部署會議??偨Y(jié)經(jīng)驗、表彰先進。本報今日帶您走進三個獲得表彰的“文明市民標兵”家庭,感受文明家風、弘揚榜樣力量。
關鍵詞 愛學習
妻子嫁給他 就是看中他的熱心腸
廈門日報記者劉少敏(右一)采訪潘宏克一家,潘宏克正向記者介紹他最愛的《資治通鑒》。
●出鏡家庭:潘宏克(文明市民標兵),39歲,海峽出租車司機;妻子吳麗娜,35歲,商場導購員;大兒子潘奕霖,14歲;小兒子潘奕行,7歲。
●家庭住址:思明區(qū)前埔村
●心愿:希望疫情早日結(jié)束,各行各業(yè)都能夠紅紅火火。
廈門網(wǎng)訊(廈門日報記者劉少敏 圖/記者張江毅)“我的高考愛心車結(jié)對成功了。”潘宏克把手機遞給妻子吳麗娜,這已經(jīng)是他第10年投身高考愛心車行列了。但對于潘宏克而言,這次有些特別——今年4月份,潘宏克剛剛完成“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”前三個科目的考核,親身體驗了一番“高考”。
“游客來廈門,首先接觸的可能就是出租車司機,我就覺得沒有文化不行?!痹谂撕昕丝磥?,他的形象就是廈門形象的“小窗口”,這讓他硬逼著自己擠出時間學習。除了準備漢語言文學專業(yè)的自學考試,他還利用閑暇時間把一套20冊的《資治通鑒》通讀了兩遍。潘宏克時刻關注新聞,廈門最近又出臺了什么好政策,他總是能第一時間分享給乘客。
擠出時間學習,對潘宏克來說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,他是一名出租車司機,幾乎每天都要在車上待上12個小時。作為“雷鋒車隊志愿隊”核心成員,潘宏克一有時間就投身雷鋒車隊的公益服務,文明交通督導、無償獻血、潔凈家園、慰問孤寡老人……
潘宏克幫助過的人中,有一對盲人雙胞胎讓他印象深刻。去年夏天,潘宏克和另外幾位“雷鋒車隊志愿隊”的一起幫助一對盲人雙胞胎兄弟克服上班途中的轉(zhuǎn)車困難。每次接送都要耗費1個多小時時間,有時不湊巧接了島外的單子,潘宏克都會不顧損失空車趕回。
“既然要做公益,就不能考慮錢的得失。”潘宏克說,讓他能夠踐行這一理念的動力,源自妻子和兒子們的認同和支持。“我老婆從來不問我今天賺了多少錢,這種信任很讓我感動?!迸撕昕苏f,對于孩子們他也有很多虧欠。因為公益服務時間有時不好控制,好幾次都沒法趕回來接孩子放學,只能拜托朋友、鄰居幫忙。
“我就是看中他這份熱心腸才嫁給他的呀?!逼拮訁躯惸日f,好在孩子們也都十分懂事。吳麗娜每次帶孩子們出門逛商場下館子,潘宏克都很少有空參加,以至于上周末出發(fā)去吃比薩前,大兒子得知爸爸不去,還十分心疼地問她:“咱們每次出去玩都不帶爸爸,會不會不太好?”
“好兒子,爸爸沒白疼你們?!迸撕昕斯χ牧伺膬鹤拥募绨颉T谂撕昕丝磥?,錢都是可以努力去賺的,但幫助他人的機會是稍縱即逝的。好幾次,潘宏克憑借樂觀態(tài)度和條理清晰的邏輯,耐心說服搭乘的士的輕生人員重拾生活信心。
“贈人玫瑰手有余香,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贈花人?!迸撕昕苏f,來廈十余年,正是在這座文明城市里遇到的種種美好,激勵著他繼續(xù)前行。
關鍵詞 懂宣傳
辦好社區(qū)公眾號 讓居民更有歸屬感
廈門日報記者柯笛(右二)采訪陳峻希一家,陳峻希向記者展示圍里社區(qū)微信公眾號。
●出鏡家庭:陳峻希(文明市民標兵),31歲,圍里社區(qū)黨總支委員;妻子盧匯,31歲,圍里社區(qū)垃圾分類專職工作人員;女兒陳語墨,7歲,學生。
●家庭住址:湖里區(qū)圍里社區(qū)
●心愿:希望居民都能安居樂業(yè),社區(qū)越來越文明和諧。
廈門網(wǎng)訊(廈門日報記者柯笛 圖/記者林銘鴻)跟隨陳峻希走向他家,需要在圍里社區(qū)的巷道里穿行一段距離,沿路密集排列的小吃店、超市、KTV等,讓這個樓宇縱橫交織的社區(qū)升騰出一股熱鬧煙火氣。“有人氣,有活力,這些年,我們社區(qū)發(fā)展得越來越好。”談起這個他生長的地方,陳峻希很自豪。
作為土生土長的圍里人,陳峻希大學畢業(yè)后的第二年回到圍里社區(qū)任職,主要負責共青團、精神文明、宣傳、文體等工作,從2012年至今,已經(jīng)9年了。剛到社區(qū)就職時,陳峻希發(fā)現(xiàn),工作開展起來有些困難,尤其一些需要居民參與的文明創(chuàng)建活動,難組織,難開展,舉步維艱。“那會兒我是個剛畢業(yè)的毛頭小子,大家不認識我,也沒有信服力,提出的活動沒人愿意參與,做完之后也沒人知道。”當時的陳峻希十分苦惱。
不過他不怕難,也肯鉆研,終于決定另辟蹊徑,通過搞好宣傳從而做好文明創(chuàng)建工作?!吧鐓^(qū)做的事需要告訴居民,一些社區(qū)建設工作也可以讓居民參與進來?!?014年,陳峻希創(chuàng)建了社區(qū)官方微信公眾號,當時沒有多少先例做參考,他從居民喜歡的活動、熱衷的話題來入手,投入大量時間精力管理、發(fā)布內(nèi)容。為了制作更多又快又好的內(nèi)容,陳峻希自學技能,從拍照、修圖、攝像、剪輯,到制作簡單的視頻特效,“簡直學無止境啊?!标惥Pχf。妻子盧匯嗔怪道:“那段時間陳峻希經(jīng)常熬夜到凌晨一兩點?!?/p>
2016年9月,“莫蘭蒂”臺風來襲,重建家園的“廈門速度”打動全國,陳峻??钙鹣鄼C奔赴一線,記錄下前來社區(qū)支援的部隊官兵、自發(fā)行動的社區(qū)居民們的身影,和妻子一起撰稿,接連發(fā)布數(shù)篇推文總結(jié)回顧并表達感謝,閱讀量高達上萬?!翱吹竭@些身穿軍裝的小伙子忙累一天幫助我們清理家園,甚至直接睡在地板上,居民們都被深深感動了,越來越多的人參與進來?!标惥8锌麄鞯牧α孔尨蠹覍ι鐓^(qū)更有歸屬感,也讓群眾更有凝聚力。如今,圍里社區(qū)微信公眾號已有不少本社區(qū)居民關注,后續(xù)發(fā)展起來的微信視頻號也吸引了越來越多居民關注,一些陳峻希自攝自剪的活動視頻閱讀上萬,數(shù)百人轉(zhuǎn)發(fā)、點贊。
“這幅紐扣畫是我女兒做的?!痹陉惥<业臅苌希€擺著剛上小學的女兒參加社區(qū)活動時制作的紀念品。幾年下來,在陳峻希的推動下,社區(qū)在重要節(jié)假日期間開展數(shù)十場主題活動,與此同時,還組建了舞蹈隊、合唱隊、太極拳隊等多支文體隊伍,還開辦了兒童創(chuàng)意繪畫課、科學實驗課、茶藝活動課等等?!敖鼛啄陙?,開展活動時群眾響應度都很高?!痹陉惥?磥恚S富的文化活動成了社區(qū)居民展現(xiàn)自我的舞臺和融洽感情的紐帶,而良好的人文環(huán)境,正是社區(qū)文明創(chuàng)建的靈魂和核心。
關鍵詞 善溝通
在“地球村”工作 用心對待每一位中外居民
廈門日報記者楊霞瑜(右二)采訪顏翔一家。
●出鏡家庭:顏翔(文明市民標兵),40歲,思明區(qū)筼筜街道官任社區(qū)居委會主任;丈夫邱龍祝,45歲,環(huán)保行業(yè);兒子邱成楷,13歲,學生。
●家庭住址:思明區(qū)前埔東社區(qū)
●心愿:希望文明的力量繼續(xù)溫暖著這座城市,家人平安順遂。
廈門網(wǎng)訊(廈門日報記者 楊霞瑜 圖/記者 張江毅)一到顏翔家里,烤箱里的抹茶戚風蛋糕讓滿屋子彌漫著烘焙的香氣。“兒子最喜歡媽媽做的食物?!闭煞蚯颀堊Uf孩子從小就是媽媽的小幫廚,做蛋糕時,他會打蛋清,做中餐時,他擇菜、洗菜和剝蒜。
顏翔不僅帶著孩子一起烹飪美食,也和他一起參加城市的文明“微行動”。有一次在參加愛心獻血活動時,兒子邱成楷在炎熱的天氣下發(fā)宣傳手冊、搬運物料,熱得滿頭大汗仍然絲毫不倦怠。邱成楷說,想要幫助別人,就不能怕辛苦,這是“文明標兵”媽媽教我的。
顏翔所在的官任社區(qū)有著來自36個國家和地區(qū)的1136名境外人士,是名副其實的“地球村”。作為社區(qū)工作者,顏翔和同事需要接觸不同文化背景的“境鄰”,做好中外居民的安全保障與民生服務,加強大家的互動交往,確保鄰里和諧。
去年春節(jié),新冠肺炎疫情發(fā)生,顏翔的手機不離手,除了時刻留意新變化、做出相應的落地安排,也要回應社區(qū)居民的困惑、安撫他們的情緒。
“記得當時一位外籍女士帶著孩子剛?cè)刖巢痪?,被要求到定點酒店集中隔離時很不理解,抵觸情緒比較大?!鳖佅枵f,溝通后發(fā)現(xiàn),對方是想等當天過完生日,隔天再去酒店隔離?!拔艺驹谒慕嵌?,傾聽她的想法,同時和她解讀政策要求,最后對方愿意配合了?!?/p>
隔天,顏翔和同事準備了生日蛋糕和賀卡送到酒店。特殊時期,還能在隔離酒店收到社區(qū)工作人員的生日祝福,外籍女士被感動了,不僅配合隔離工作,還特地在社交平臺點贊了社區(qū)人員的服務和中國疫情防控政策的用心。
同在“地球村”里,大家和諧共處很重要,顏翔謹慎、用心地對待每一次與社區(qū)居民的溝通和相處?!跋M芫毦鸵豢谑炀毜挠⒄Z口語,更好地服務中外居民。”基本上每周五,她都會去參加由外籍志愿者開設的社區(qū)“多元文化和英語能力提升”課程。休息日的時候,顏翔和丈夫會陪著孩子運動、學習。
來自家長的榜樣和愛的力量,在這個小家庭里,似乎早已成為一種傳統(tǒng)。顏翔的祖父母是印尼歸僑,外祖父母是南下干部,父親在教育事業(yè)上奉獻了自己的光和熱,一代又一代人帶著愛國愛鄉(xiāng)的情懷,竭盡所能、滿腔熱情地參與著城市的文明建設。